只要您有入住的需求,歡迎線上或來電(02)2629-9000 預約參觀,我們有專人為您服務。【點我立即預約參觀】

News 最新消息

捏陶樂‧深厚情誼更樂!

分享到

捏陶樂‧深厚情誼更樂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/陶藝指導老師 陳志強


回想當初,是在文浩老師的邀請下,來接替這份陶藝老師的教職工作。隱約還記得我站在一群年長的伯伯阿姨們的面前做自我介紹時,心情真是忐忑不安,而且手腳根本不聽使喚的微微顫抖,如今,時間過的真快,轉眼間我們師生也已一同走過了六個年頭。

輕鬆自在學陶藝

未到潤福前,我並沒有什麼教學經驗,不過心想,畢竟我也是受過學院完整訓練的,這份工作應該難不倒我才是。然而到實際操作時,才發現這套系統似乎有點失靈了。例如,概念的發想、多種技法的嘗試、獨自完成作品的能力等......等課程,卻引不起同學們任何興趣,更別說還要搞清楚諸如泥土的種類、釉藥的成份、溫度的差異等等。後來我想想也是,伯伯、阿姨們大概也只是想單純玩玩陶而已,我何必好像要把他們當成未來的陶藝家來訓練呢?我逐漸調整自己的想法,應該不是要去教同學什麼,而主要是透過引導讓學生們愛上陶藝,並自然地融入生活當中就好了。所以我慢慢轉變成只是一位陪伴與輔助的角色,協助學生們解決有關陶藝的疑難雜症。當然我覺得除此之外,還有比較重要的是,盡力去營造一個讓人輕鬆自在的學習環境,使陶藝教室真的可以成為學員們休憩與找尋到自我價值的地方。

 

從成果展到大型比賽 

2007年是我來潤福的第二年,因和大家也有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相處,彼此間多少也培養了些默契,所以當時我就決定要為學員們辦個成果展。這次的展覽重點,我是放在讓每位學員能真實表達自己,盡力的發揮獨特的自我風格,同時也讓觀賞者透過作品,對我們的學員有更清楚且深刻的認識。 當然我們也盡量善用這個媒材,讓陶可以呈現更多樣且豐富的樣式與面貌。
經過兩年後,我們又嘗試了另一個陶藝的可能性----採用集體創作的方式來完成一件作品。我要求每位同學不但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項目,同時也要顧全整體作品的完整性。所以在過程中大家互相協助,目的其實無非希望藉由這樣的經歷,大家可以很自然的成為一個因創作而結合的生命共同體。
當初要求學員們創作這件《釣魚趣》作品,目標是希望能參與國內大型比賽,記得當我將此想法向大家宣佈時,教室裡頓時鴉雀無聲,大家面面相覦,面露驚恐與疑惑。接下來,我們花了整整約半年時間,終於完成了這件作品,還很幸運的獲得第六屆台北陶藝獎的肯定! 還記得送比賽當時,比賽單位的工作人員特別過來仔細端詳我們的作品,得知是出自一群年約80歲以上的老人家之手,除了感動和敬佩外,真的不知該說些什麼好!這次參賽的經歷,確實帶給我們極大的安慰與激勵,同學們的努力總算是沒有白費。

作品受到媒體關注

在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一直是我們的作品取向。去年我們選定以臺灣水果做為創作目標,就是希望能彰顯在地的文化特色,加上四季水果除了又香又甜之外,種類又是如此豐富,確實很具有代表性。於是我們著手進行耗時近八個月才完成,如水果攤裝置的作品 -《四季好珍果》。
這件作品製作過程中比我們原先想像的還要困難很多,特別在彩繪的部份,洗掉又重畫,來來回回不知凡幾?其中所面對的壓力與挫敗感是可想而知的,箇中滋味只有參與當下的學生才能明白。甚至有些學員們幾乎天天在陶藝教室報到,不眠不休,歷經手痠眼花的艱困歲月,做為人師的我真是於心不忍啊!

師生情誼才是最大收穫

經過了這些年日來,我們早已建立起自然的師生情誼關係,上述的幾次比賽後,更進而培養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革命情感。或許,從藝術治療的角度來看,無論是在靈活手與腦方面,或安定情緒使人更有耐心外,在自我價值的肯定上確實也都能達到某種程度的效果。然而,對於我們來說陶藝課不僅於此,在這裡,我們可以很自然的說說笑笑,所做的陶藝品有同伴欣賞,身體微恙時有人真心關切。雖然身為他們老師的我常常忙得不可開交,就像顆陀螺般不停的轉動著,但我卻甘之如飴。有時心裡會想,是什麼帶給我這樣的力量呢?或許就是因為在這裡有「愛」的緣故吧!
前幾天,無意中聽到其中一位學員說了句話,更加強了我在這裡的使命感,她說:「還好潤福有陶藝課,日子實在好過太多了。」